成都文理学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

发布时间: 2022-12-2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程课程教材指南,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领的通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环境设计教研室于2022年12月27日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展了以《环境设计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为主题的研讨交流。会议由环境设计系主任向斌老师主持,全体环境设计系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

环境设计系主任向斌老师、副系主任徐小林老师率先发言,带头认真学习与讨论,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思政体系构建措施和方法,以及环境设计专业如何建立高质量运用型培养模式,推进建设特色专业和一流学科的改革思路和举措。环境设计系全体教师也充分认识到本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对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意义,会议由以下两个内容组成:

一、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每位老师分别就本学期各自所授课程中思政融入和开展情况及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1、研讨环节

向斌主任在《材料与构造》和《设计色彩》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专业材料与构造理论知识外,同时更重要的强调在不同的空间中润物细无声的运用和融入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的融入,设计色彩中将乡村振兴主题: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不管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色彩元素的运用,都应巧妙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中,同时加入虚拟空间的展示色彩效果等。不是刻意而是自然地将美学法则、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相结合。

徐小林副主任主要讲解了《构成基础》课程思政的构建。《构成基础》课程主要有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以作业为思政元素的主要展示形式,在后续课程中会融入更多的细化内容和细化的思政元素。同时提出在课程构建思政中的主要思政方向点和发展重点。

蒋旭老师将传统元素和传统文化中,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设计运用和具体的实践、审美的运用,展示空间,不仅局限于类型等,结合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运用来安排等,呈现多样化的设计实践。

喻叶老师认为,授课中应结合认知、行为等教育,如历史,传统文化在设计中运用设计。把党建和党史融入、情感中文化自信、道德修养、树立绿色理念等设计加以运用。

翟丹凤老师认为,让学生从历史爱国元素中构建融入。乡村振兴与环境设计专业融入,树立学生家国情怀、环保的设计运用以及构建。

刘志斌老师认为,在思政构建融入中是否自然、完善、美化等,历史中的忆苦思甜、工匠精神等。软件课程的实事求等,实践设计中一定要诚实。

郝薇老师就课程的历史,方法的融入,文化以及党政的融入,宣传等的构建融入等做了阐述,以及后续如何学习等发表了自己的心得。

张永心老师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把家国情怀融入其中,区分“大家”和“小家”的含义,并采用辩论的形式,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何苗老师,在通过在教学中构建思政主题、科技文化、城市设计元素相关的课程。结合影视短片来融合思政元素。

张娇老师在《植物造景》课程中,通过生态多样性与植物的概念、生态文明和城市公园,结合专业的设计和本土文化的融入,通过花境的设计,以植物设计中对生态环境的运用与设计进行了分享。

罗彩瑜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中如何融入时代背景,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爱国情怀、时代楷模中的工匠精神等,以中国传统元素构建融入在课程中。

李超越老师将传统元素、乡村振兴等融入教学,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构建思政内容进行教学。

吴瑞泽老师将中国多彩的植物,融入思政中。在作业中将抗疫等主题的设计运用在植物造景课程中。

蒋瑶老师将植物中的风水、文化、中国传统家具元素等融入教学中,在《设计色彩》教学中,通过视频讲解的形式介绍了中国传统色彩的设计,更好的构建思政内容。

徐蕴佳老师将装饰材料以构成的形式进行表现,以科技素养和文化修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杨波老师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创作手法结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薛芃芃老师从培养模式中融入思政,将艺术与科技、艺术与工程结合,在《施工图设计》和《装饰材料与构造》中把先进技术、施工中图纸的运用和改造、施工图设计具体细节等内容,进行了教学,还对了国家超级工程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李静思老师在软件课程与《设计色彩》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工艺的使用弘扬工匠精神,构建科学的色彩观,让学生正确的看待西方大师作品的观念。

苟媛媛老师建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运用,居住空间中的康养文化和养老空间的融合,以及把我们的孝道文化等融合在专业中进行教学。

2、总结

向斌老师对每位老师分享自己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分别做了梳理和点评总结。并提出了建议,如植物造景课程中的生态保护,北方沙漠化等,以中国的沙化的治理方式构建融入,不同地域的治理等;植物的多样性,实用性,生态性等;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构建融入,一定要自然的融入等,再如设计素描中,思政是配合创意设计素描,有国才有家,如何巧妙的融入美丽中国的元素与环境设计专业的结合。设计色彩中中国传统元素和文化的融入和理解。设计构成的材料从古到今的运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和技能的融入。

二、环境设计建立高质量运用型培养模式,推进建设特色专业和一流学科

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一个专业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品牌。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推进建设特色专业和一流学科,老师们各抒己见。

郑媛元老师结合我们专业的特点,如庭院景观设计,本身就有中西方的融入,如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在其审美中,对传统美学的融入。广场的设计课程中,纪念性广场中的英雄人物的融入,学生的人生观,植物元素的运用,硬装,软装的构建融入等。都能结合专业的特性建立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能让专业拥有一定的特色。

薛伟老师以专业为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思政内容融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将团队协助的精神融入其中。课程建设中装饰风格的融合和文化的设计融合。透视学中还要结合其他的老师继续升华和融入。打造具体特色的每一个节点内容,以体现专业的特色。

徐小林老师认为,我们长期建设提升点,服务地方经济,科技与乡村振兴,课程中的实施相对较少,没有特色课程,特色不明显,我们需要建设,没有更加鲜明的建设和扶持等如何提升以及建设课程。

杨波老师认为老师和学生要走出去,老师要多参与设计实践,要避免设计课讲成理论课。教师只有增加自己的专业实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才能收获新的知识,同时在特色专业的构建中要提升学生作品商业化的表现,增加实践活动,也是特色专业构建以及一流课程建设的方向之一。

顾正云老师在特色专业的构建以及专业的提升中强调专业性、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在建筑装饰施工中与装饰设计施工中,以中国建筑机械的制造,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构筑专业的特色,同时严谨的设计绘图习惯与时代市场结合,通过亲身经历的方式,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创新、家国情怀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比采用具体的方式,自身职业经历与市场需要的专业,结合职业特点,智能化的设计运用等构建特色专业以及对后续相关内容的提升做了简单的讲述。

毛艺霖老师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在后续的工作中如何运用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认为构建特色专业不能脱离实际、实践。

向斌老师提出课程的特色建设以及后续中我们多项的交流和实践,同时每位老师都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要加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活动,多考察和参观。专业要有特色,一定要课程项目化,实践化等。实事求是的、很具体的带给学生

三、总结工作

最后向斌老师总结了关于开展环境设计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以及环境设计建立高质量运用型培养模式,推进建设特色专业和一流学科的两个议题,通过环境设计教研室各位老师的研讨和亲身授课的分享,大家收获满满。

通过今天的学习,向斌老师强调:我们要认清教育大势,促进教育观念变革。与本专业社会前沿紧密联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的理念,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探索更符合具有环境设计专业特色的工程与科技、艺术修养,同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老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认真思考,汇聚全系全体教师的智慧,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主动将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入,提高实践能力,推进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形成具有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以及教学实践成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建设特色专业和一流学科努力舔砖加瓦。大讨论的要义归结于一句话“为学校今后一段时期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讨论拿出一批具体管用的办法、措施,并抓狠落实,将课堂教学与市场实践相结合。大讨论要想达到预期成果,就不能只满足于空泛的大鸣大放,不能只停留在呆板的文件材料与新闻报道上面,更不能止步于构建一个概念层面的理想化思维,应根植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业务能力,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办特色好专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11 1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