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理学院
 

【党委办公室】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 2023-01-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参加本次“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后,我感觉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国家高等教育正处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所有情怀、有追求的民办本科院校,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推动学校育人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结合自身岗位以及个人思考,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作为老师,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何为“立德”,何为“树人”,这是进入老师这个行业要弄懂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立德”,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就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并且儒家有一套贯彻德育思想的方法,比如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国,对民众施以德政,这样民众才不会逃遁,统治者从而取得民心;在家庭中以家族为本位强调孝亲;对朋辈重亲和;对自己要求自省修身。这些思想观念也充分体现了仁德的思想。教育事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做教师首先做人师,自己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人先正己,要胸怀坦荡、仪表端正、言语行为规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谦虚,甘于奉献、发扬风格。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教师的讲台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关于“树人”,《管子·权修》中提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为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人”指引导国人懂礼仪、知廉耻,而在学校教育中,指的育人目标,其实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知识日新月异时代,我们作为老师要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然后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教学,要吸呐、消化、内化新知识新成果,特别是学科的理论的前沿成果和新的教育理念。把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在党的十八大中“立德树人”的提出明确了现今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高校改革要坚持“三全育人”的要求,当前为了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复合人才,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着眼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新媒体教育以及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的角度来提升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养,这也为我们所有青年教师指引了教书育人的方向,要深入了解“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我们才能在教师这个职业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二、面对学生,充分认识“青年教育”的重要性

从年龄分段来讲,“本科教育”是“青年教育”的重要阶段;从教育内容来看,“青年教育”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心智上相对于中学生显现出更加“成熟”,更加需要加强思想教育、信念塑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大学生是宝贵的资源,也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作为核心人才力量的青年一代担当起这一时代大任,只有保证青年群体的思想价值取向正确,才能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把握和引领好青年群体的思想是我们实现一切目标的重要前提,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在本科教育中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理想信念最关键的时期,不能盲目选择,必须要符合新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就是要教育、引导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懂、真信、真爱,让青年群体从心底里认同社会主义,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内生力量,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人生理想紧密结合,把个人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中,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担负起时代使命。对于个人而言,理想信念又是每个人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引我们在事业中前进的风向标。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行得稳、走得远,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初心如磐,不忘来时路。

二是要在本科教育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国内外信息的快速传播,新媒体突破原有的信息传播空间,各种思潮席卷而来。但是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面对各类信息难以辨别信息真伪很容易导致思想局面的迷茫。如果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出了问题,那么就极为可能导致各种歪风邪气的侵入,丧失理想信念。如何让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青年价值体系的“主心骨”,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承载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全体人民的情感认同,以及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广大青年要想在人生的赛道上跑出成绩、跑出水平,首先就要定好方向,只有方向准、基调正,青年一代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不迷航、不掉队。只有践行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成才,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保驾护航。

三是要在本科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四史”教育。要想保证青年群体成长成才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史明史,为增强广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打牢基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了民族的兴衰更替。在学“四史”的过程中衍生出对民族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自动自觉地热爱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一代只有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才能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国人民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屹立于世界的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历史向我们深刻而有力地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对青年群体进行“四史”教育,就是要在学习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08 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