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明确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会议,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近14亿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作为一线引导人,我们更要做到: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我们作为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二、扎实履职尽责,以教育为路,育时代新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教育是需要全心投入的事业。对于做学问搞研究需要静下心来,孜孜不倦、没有止境,为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苦下功夫积累“一桶水”,并且要把研究所得巧妙地注入自己所教授课程的课堂当中,一点一滴地使课堂丰富起来,使课堂有用且有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除了在课堂中要投入,课外时间也要心系教育、心系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他们一起感受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尊重学生,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且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密的师生关系,这也更加有利于课堂的开展;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成长服务,即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也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目前社会呈现出更加整体性、综合性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育能够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的学生,促进其全方面发展。深入思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等问题。重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挖掘培养学生整体的、能够运用到更多领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线高等教师,我将和我的同事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具备坚定政治立场、远大人生理想,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